大雪十一月節。大者,盛也。至此而雪盛也。12月7日是一年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——大雪。大雪的到來,標志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。
俗話說“冬令進補,開春打虎”“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”。那么民間歷來冬令進補的習俗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?濟南市中醫醫院腎病科王禮清大夫來為您解讀。
大雪時節陰氣最盛,人體要抵御寒邪,同時冬季新陳代謝減慢,冬令進補能夠使營養物質轉化為能量儲存,有助于抵御寒邪,增強抵抗力,達到扶正固本,尤其是對于體虛易感者、亞健康狀態、慢性病患者來說,更是不容錯過的時機。
大雪時節都要注意啥呢?
一食補:應進食富含蛋白質,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且易于消化的食物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,避免厚味炙煿之品。大雪時節天寒地凍,易導致腎精不足,陽氣虧耗,此時多食黑色食物,有助于補腎養腎,如黑米,黑豆,黑芝麻。
做為藥食同源的羊肉、山藥、芡實、薏米、山楂、桂圓、蓮藕,冬季經常食用能夠達到溫胃御寒、清熱潤燥等效果。蘿卜是冬季養生最好的食材,生吃能夠清熱生津,熟食可以健脾和胃、消食下氣。
二保暖:重點是老年人和嬰幼兒,應做好防寒保暖,避免風邪寒邪入侵,尤其注意保護好頭、頸、背部、腳和膝關節。盡量穿高領衣服,戴帽子圍巾,減少風寒之邪侵襲。
老年人晨練可以選擇在清晨九點以后,此時陽氣開始升發,機體順應時間變化抗御寒邪能力最強;或者是陽光充足的午間時段,出門散步、游泳或打打太極拳,做做八段錦,都有助于補腎壯骨提高抵抗力。
時尚的年輕朋友們要注意啦,寒冬來臨時最好避免穿“露踝裝”,踝關節承受著全身的重量,是比較脆弱的,受寒之后不但會影響關節,女性朋友還有可能引發痛經、月經不調等。
三足浴:“寒從腳下生”,腳在肢體末端,陽氣不容易到達,最易受寒邪侵襲,每晚應用溫經散寒的中藥如艾葉、紅花等泡腳,能夠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有助于調和氣血。足底有六條主要的經絡,包括膀胱經、胃經、膽經的終止點和脾、肝、腎經的起始點,配合足底按摩,刺激六條經絡,能夠解除疲勞、延緩衰老。藥王孫思邈的長壽秘訣之一就是每天按揉腳底,重點是涌泉穴。
四藥補:《內經》曰:“藏于精者,春不病溫”,即冬令進補,能使“精氣”存于體內,到冬天就不會患病。反之則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溫”。冬季是機體能量蓄積階段,是體虛者進補的最佳時節,中藥膏方是不錯的選擇,辨證選用膏方,可以調節改善機體各器官生理功能,增強免疫力,達到防病治病之作用。大雪時節選擇適當膏方調補,能最大限度發揮藥物作用,調整人體氣血陰陽,從而達到“陰平陽秘,精神乃至”的最佳狀態。
文章轉自濟南市中醫醫院公眾號
|